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8节 (第1/2页)
??还有当年的留学生回国。 ??引发留学生回国热潮的直接原因是朱光亚、华罗庚、葛庭燧等51位留学生发表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而他们之所以会做出这个举动,则是因为早一年钱秉穹给给葛庭燧写了另一封信。 ??信中钱秉穹以燕京研究院原子学所所长的身份,呼吁所有海外游子发出“全国建设立即要开始,请有志者共同来参加这伟大工作”。 ??并且在得到组织上授权的情况下,给海对面的留学生做了一些项目上的承诺,并且后来也确实按照承诺进行了分配。 ??所以在这种涉外项目上,钱秉穹无论是经验还是掌握的情况都要比李觉详尽很多。 ??随后钱秉穹翻动几下心脏前面的小口袋,从中取出了一张纸,摊开后显露出了一份名单。 ??徐云注意到,这张名单上的文字并不是印刷体,而是手写出来的汉字,其中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涂改的迹象。 ??这种情况徐云在基地里见过不少次,它通常都代表着一种情况: ??纸上的内容并不是用电报发送与抄录的,而是通过内线电话直接传递的信息。 ??所以记录的时候才会出现较多删改的情况。 ??比如说可能某个人叫做章三,电话另一端的人说不定就会下意识写成张三,等到核验的时候发现写错了,就会直接在纸上进行纠正。 ??这种做法在流程上比较麻烦,耗时也多,但只要是这样抄录下来的内容,无一不是核心机密。 ??没办法。 ??这年头的电报和传真都存在泄密的风险,电话这玩意儿虽然也一样,但语音是可以考通过方言加密的…… ??例如此前基地和首都那边就使用过雷州话进行加密,据说温州话在某段时间的使用率也很高…… ??这其实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当年兔子们老早就想到了这件事,于是在物流撤离的时候安排了一些温州籍贯的同志混入其中。 ??抵达对岸后有几位同志因为精通温州话所以进入了对岸的情报部门,为兔子们截获了不少珍贵信息。 ??当然了,别看这事儿听起来挺欢乐的,对于那些同志来说其实都是在刀尖舔血。 ??同时由于两岸往来困难的原因,他们有很长时间都没法见到父母亲人,甚至有的人就此终老在了对岸。 ??视线再回归现实。 ??接着钱秉穹将手中的名单抖开,对徐云说道: ??“小徐,咱们这一次回国的留美科学家人数不算很多,只有109人。”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除了这109人之外,接下来不会再有其他批次的科学家回国了。” ??“他们在两天前刚刚抵达了魔都,现在应该在前往津门的水路上,具体的安排首都那边还在讨论中。”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 ??109人。 ??这个数字其实比他预期的还要多不少。 ??1988年秋天的时候。 ??中科院的王德禄和杜开昔二人开始了一项“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他们先后采访了44位科学家。 ??这些采访形成的105盘磁带由于种种原因被尘封了很长时间,直到2013年的时候,收录了31位科学家口述的《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访谈录》才正式出版。 ??这本书还在徐云写小说的时候起到了很关键的参考作用,不少人的回忆都和原子弹项目有关。 ??数据显示。 ??建国前在海对面的学者及留学生有5000多人,上世纪50年代归国的有1200人,他们中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约占60%。 ??第一批科学家回国的时间是在50年的8月31日,当时傅鹰、金荫昌、陆光达、叶笃正、鲍文奎、庄逢甘、余国琮等128位留学生乘坐威尔逊号回到了华夏。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有1000位左右的科学家回到国内,当时他们主要是乘坐“克里夫兰号”“戈登号”“威尔逊号”回来的。 ??在回来的途中,每艘船上都发生了很多故事。 ??而这两批海对面回国的留学生,便是早期华夏归来的全部主力军。 ??剩下那些在海对面的科学家有些是因为和对岸有牵连不敢回国,有些是正在读书(比如说大二大三那种)尚未具备报国的能力。 ??有些是迟疑观望犹豫不定,还有的则是一点儿回国的想法都没有。 ??总而言之。 ??无论他们究竟抱着何种想法,在原本历史中他们确实都留在了海对面。 ??但是…… ??如今在徐云的努力下,第三批回国的留学生出现了。 ??“当然了,小徐。” ??钱秉穹看徐云沉默不语,便又继续介绍起了名单上的情况: ??“虽然这批留学生的人数不算很多,但质量却要比之前的任何批次都要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