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章 连横破纵(二) (第2/2页)
,势必加重人民的负担,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 这时孟轲还住在稷下学宫,虽不任官职,但受人供养就不应看着人家胡闹,便拄着拐杖来见齐王。 讲了一番“保民、行仁”的大道理。 齐愍王本就认为稷下这批“学士”都是白吃饭,瞧不起他们,对孟老夫子的高论更是嗤之以鼻。 总算看在他年龄大的面上,没让他太难堪,派车送回学宫。而对苏秦却言听计从。 张仪了解到“合纵”内部的裂痕在逐步加深,决定有拉有打,从而加速它的崩溃。 魏惠王时,张仪曾主动提出归还西河七城,所以魏秦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缓和。 襄王继位后,张仪欺他年少气盛、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便又通知魏:不还那七城了。 襄王果然被激怒,大骂秦人反复无常,冒冒失失地带着军队想用武力收复。 怎知张仪早有准备,派公子华为将设伏中途。 可怜襄王连那七城都没看一眼,就被打得一败涂地,秦军乘胜攻下魏的蒲阳。 襄王这时才想起还有个“合纵”联盟,忙请求支援。 偏偏楚威王、赵肃侯相继逝世,两家忙着办丧事,不能出兵; 燕国责备他事前不联系,没有准备,以后再说; 齐则以必须五国同时出兵的理由予以拒绝; 韩孤军更不敢出动…… 这是“合纵”成立后,其成员国第一次与秦发生战争,各国便未履行盟约。 张仪把魏襄王吓了一跳后,又主动停战,提出和谈。 魏襄王又喜又愁: 停战议和是好事,但自己打了败仗,秦王不知会提出多么苛刻的条件、狠狠的宰自己一顿。 不料,秦方的谈判代表张仪态度非常和蔼,不但没提出让人难以接受的条件,反而当场归还蒲阳。 还表示: 这次战争是个误会,为避免今后发生新的不幸,双方可以交换“人质”。 以保证“秦魏友好亲善”…… 大喜过望的魏襄王把张仪奉为贵宾,以对国君的规格进行接待,恭恭敬敬地迎入宫中,大摆酒宴。 入席后,张仪故意环视周围问魏王: “六国既已约为兄弟,今日为何不见各国使者?” 一提“合纵”襄王的气就大了: “先生休再提这盟约了! 说的是一国有难,五国支援,真有事时,谁肯出兵? 若非秦王宽宏大量,只怕我这大梁难保!” 说着几乎泪下。 张仪叹口气: “人人都顾自己,可见‘合纵’靠不住。 其实,秦虽强大,却非恃强凌弱,天下人心是一理,你敬他一尺,他还你一丈; 你与他为敌,他怎不与你对敌? 战端一开,往往不可控制,所以还是以和为贵。 论说秦王,果然仁厚慈爱。 夺占的城池归还给您,还以公子繇为质,无非是想表示秦愿意与各国和睦相处的愿望。 我希望大王不要辜负秦王的一片心意。” 张仪慢声细语地娓娓而谈,真的是“润物细无声”。 不知不觉中,便让那“合纵”的祭坛,先在魏襄王的心中坍塌了。 听得他连连点头,离席请教: “那张先生看寡人如何回报?” 张仪凑过去低声说: “臣本魏人,虽仕于秦,终念父母之邦,所以真心为大王计。 秦本游牧民族,把金、珠当粪土,最重视的是土地。 大王献之以地,必能得他欢心而结秦魏之好。 共同征伐,则秦的回报,不止您献的十倍了。” 魏襄王果然献秦以上郡十五县及少梁之地,并缔结了《秦魏友好条约》。 这是第一个背盟的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