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章 废诏事件(二) (第2/2页)
看一步吧! 还果真有效果,魏昭王后来同魏齐等老臣谈论起“废立”之事,他们虽仍是唯唯诺诺,却都流露出可以察觉到的“不赞同”。 国内缺乏支持,赵国也频频发送“反对”的信息,昭王“立幼”的热度未免降低。 魏齐把当前形势报给魏珠,当做自己立功的成绩,魏珠姐弟俩的信心倍增。 不料,风云突变,孟氏夫人的体质本来就弱,最近又患了病,多方医治不愈。 昭王心中烦躁,认定孟氏是因为不立无忌心中焦虑,几次以言语试探,孟氏却只是默默流泪,不说一句。 昭王怕她因此心中郁郁病情加剧,便向她表态,决定冲破一切障碍,定要立无忌为太子。 或许是过于激动,孟氏竟掩面大哭。 然而决心易下,冲破一切障碍却需要具体的措施和后盾。 于是通过思想工作甚至威逼利诱争取国内支持; 以军事实力应击外敌。 孟氏夫人的病渐渐轻了,因为操劳过度,魏昭王却又病倒。 为防意外变生,昭王在病中还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国内一切政务交给魏齐处理,但要写成奏折交给无忌的老师与孟氏夫人共同审阅,然后再报告给昭王批示。 邺郡是魏国和赵国接壤的重要边境地带,加封西门豹后人西门永成武职,又调来五万“武卒”交他指挥应对赵国; 调升将军晋鄙为御林军统领,率三千铁甲日夜巡逻保卫王宫。 此人的特点是忠心耿耿,除了魏王的旨意,谁的话也不听,绝对放心。 对于父王生病,魏圉又喜又忧。 因为他现在还是太子,一旦父王驾崩,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登基继位,再也不用担忧“废长立幼”啦。 这魏王的宝座算能稳稳坐定。 可惜父王还躺在床上没死呢,他当然还得尽儿子之孝。 所以与姐姐一日数次进宫探视,端药尝汤尽力照顾,让天下,现在更重要的是要让父王看到、感到大儿子最孝顺,要比无忌强的多! 但夜间魏王还是由孟氏夫人照料,魏圉只得退出寝宫。 令他和魏珠担忧的是孟氏夫人时刻守在寝宫,一旦发现父王病危,她就可以催促父王留下“废长立幼”遗诏; 而且父王玺印也常由她保管,伪造一个,在灵前当众宣布无忌登基王位,谁能证明是假的? 那么所有的付出全都泡汤了,怎么才能扭转这个局势呢? 快急疯了的魏圉胡思乱想,遍体汗水,跪在门外却是一动不动。 夜深了,无忌熟睡在窗前小榻上,宫外一片寂静。 忽听昭王与孟氏夫人开始谈话,声音很轻,姐弟俩屏住呼吸,极力想听清谈话内容。 “大王,妾身有一事想请求大王恩准。” 魏圉大气不敢出,只是张大耳朵。 “说吧,说出来好睡觉。” “妾为此事心焦非一日了,每次想起来便彻夜难眠,唉!可怜的是当娘的心啊!” “何事?可是为诸君之事?” 魏圉猛地心中一跳,父王在死前没把储君确定,她当然睡不着觉了,恐怕连饭都吃不进吧?这个可恶的婆娘! “嗯。” 孟氏只答应了一个字。 “夫人放心,寡人自患病后,唯恐不起,便暗中修下一道遗诏。 大去之后,必扶无忌为王,天下人有不遵遗诏者视为叛逆,人神共殛之,死后不得入祖坟!” 孟氏听了抽噎地哭到: “大王为无忌可是用心良苦!” 魏圉和魏珠听了几乎放声痛哭,险些昏晕过去,幸好是跪爬在地才没跌倒,但听着孟氏的反应却惊喜之极。 “妾所忧心之事,并非无忌能否得到王位,岂不知大王之心?必然会给无忌,怎需妾身心忧?” “无忌为王,子孙可世代相承,你还有什么可忧的? 普天之下谁无当王之心?你这个做母亲的应该高兴才对,为何反倒心焦?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确实,魏圉也不理解,这狐狸精该不是又玩什么新花招吧?她可阴着呢! “诚如大王所言,欲为王者,世人何止万千? 可是能为王者,千万中惟有一人如愿,为王者喜,不如愿者哭,是一人喜而全国哭啊! 哭者必怨喜者,喜者孤而怨者众多。 大王有两个儿子,无忌当了王,圉儿未得到王位能不怨恨吗?” 昭王哼了一声: “此事寡人做主,他又奈何?” 孟氏叹了口气: “但是,按例,应该立长。” 昭王应声: “立贤也遵制!” 魏圉心中暗骂父王偏心,只是不敢反驳,但听孟氏之意并不赞同: “可是,圉儿已行成年礼,无忌还是个小孩子,君幼臣长谁能忍耐?” 这倒是实话,完全符合魏圉的心理,然而她说此话又有什么目的?但昭王又说道: “他忍与不忍、服与不服又有何用? 臣不服君便是叛逆,乱臣贼子人人可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