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侠义_第95章 诡辩之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5章 诡辩之术 (第1/2页)

好事难出门,丑事传千里,田巴得意之余,到处宣扬,消息很快传来,学生们都知道了。
  鲁仲连定要出这口气,让老师带自己去见田巴,徐劫摇头叹气:
  “他说话不讲理,是个出了名的人,你去徒取其辱。”
  鲁仲连却胸有成竹:
  “他不讲理才好呢!我把他拽回到‘理’上来!”
  田巴的态度很傲慢。
  迎,只到房门,而且自己先坐下,用手一指鲁仲连:
  “他是……?”
  徐劫按预定的回答:
  “我的学生,成绩挺好,大家都夸是个‘千里驹’呢,要来见见你。”
  鲁仲连忙恭恭敬敬地跪下磕头:
  “小子仲连拜见天下名贤、田大圣哲,对您不胜仰慕之至,今后还想经常聆听您的教诲。
  不知先生肯见纳否?”
  小孩儿长得清秀可爱、彬彬有礼、嘴巴又甜,上来先灌一顿加了糖的“米汤”,田巴舒服极了。
  他非常高兴:
  “起来坐下吧。”
  转脸问徐劫:
  “你这弟子比你有出息多了!
  交给我吧,兴许真能教出个‘千里马’来。”
  上“套”儿了!
  鲁仲连却又拱手问道:
  “小子愚鲁少识,在乡下只见过驴,不知与这‘千里马’是否为一物,请圣哲指教!”
  这本是田巴用来难为徐劫的话题,鲁仲连上场就又掷回给他,竟使他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若遵常理,承认马、驴是两种不同动物,就等于承认自己那天对徐劫的批驳全是错的,给人家徐劫平反。
  这个面子栽不起,所以他必须违背常理,按自己的逻辑推下去,继续证明“马、驴同类”。
  做为“诡辩家”,精心研究的就是如何“颠倒黑白、以甲为乙”,何况驴、马间相似很多。
  极易从语言概念上进行混淆。
  所以他还是有办法走出“困境”。
  突然,田巴产生了一个怀疑:
  师徒如父子,他老师从我这儿吃了亏,他倒“钦佩、仰慕”我?
  八成不是来“讨教”而是要“讨伐”吧?
  从这见面的一“斧子”就知不是“善茬儿”。
  但又一想,不过一个乡下小毛孩,能有多大本领?
  给他几句硬话还不打发走?
  “尔等乡下小民,少见而多怪,确实无知,所以把个子大的称马,对个子小的叫驴。
  其实二者本是一物,他们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田巴这么回答,看似没什么新意,却暗含机锋:
  如果鲁仲连真是来“讨教”,当然自己怎么说他都得洗耳恭听;
  他若是来“讨伐”,农村人对驴、马在外形上的不同点非常清楚。
  自己硬说“没区别”,小孩子定会一一指出,与自己争辩。
  自己就可在争辩的过程中使出惯用的“偷天换日”手法,让这小子陷于那些难以解释的名词概念中。
  乡下孩子能读几本书?
  最后还得让自己哈哈大笑地教训一顿,师徒俩狼狈而逃!
  料错了!
  鲁仲连并不同他争辩,而是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进击:
  “既然驴、马同类,那为什么比驴小的‘马驹子’能长成大个的马,而驴却永远也长不大?”
  这也难不住田巴:
  “马如人中之上品,居宫室、受供奉,所做的是治理国家的大事;
  驴则是劳力者治于人的小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其汗水产衣食、供奉君子。
  他们是天生的贱种,怎么能长成为高贵的马?”
  鲁仲连心中暗笑:
  “你竟以物喻人了,那咱们就以‘人’做文章!”
  脸上却还是一本正经:
  “小子久闻先生乃少有的能人,名满天下的才子,当然属于‘人’中的珍品了。”
  田巴一笑:
  “不敢当。”
  鲁仲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