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长寿真可怕 (第1/2页)
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孩童,竟然是自己的大爷,看着煞有其事的张国纪,张璟心里已经大骂张国纪老糊涂了。 张应京那家伙按辈分都能是他大爷,这不是开国际玩笑的吗? 而且,就算他们都姓张,可两家祖宗也许几千年前是一个人。 然而现在,两家后人有很近的血缘关系,却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说他们张家在河南祖上没人去过江西那地方,就是龙虎山张天师一系,自后汉以来,后人便是有世系记载,根本就不可能和他们河南的张家人什么关系。 这一点,张璟记得前世看过的一本叫做《汉末皇戚》的网络历史小说,里面就把天师道和张天师的发展过程,介绍过,所以记得很详细。 对了,那本扑街书作者,好像是个穷得没饭吃,更新又不给力的扑街写手——泉释一切。 “伯父,你是在开玩笑吗?咱们家和张天师,虽然都姓张,可也不是亲戚啊,张应京怎么可能是我大爷呢?”张璟问道。 “谁告诉你张天师一脉是咱们张家亲戚?”张国纪反问道。 “既然张天师一脉不是咱们张家亲戚,那又何来张应京是我大爷一说?” “其实这里面有点拐弯亲,你知道张应京的祖父张国祥吗?” “不知。”张璟摇了摇头道:“这和张应京是我大爷,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张国祥娶得是故驸马都尉谢诏之女。” “那又如何?” “谢诏的妻子是睿宗献皇帝的幼女,永淳公主。” “睿宗?永淳公主?”张璟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疑惑的问了一句,这是哪位皇帝。 而后突然想到了什么,脱口喊道:“兴献帝!” 张国纪闻言,点了点头,表示默认。 张璟见了他这样子,脸色立即当机。 没想到张应京还是凤子龙孙之后,按照老朱家的辈分来算,他这个外戚张家的小国舅,还真得叫张应京这小屁孩,一声“大爷”! 妈卖批,不带这么玩得…… 张璟心里大骂起来,他以后肯定还要和张应京见面的,若是这家伙一直拿“大爷”这个梗说事,那他怎么办? 论权势,张天师一系身为道教名门,可是连大明王朝都要尊重的,而且现在的张天师后人,也和他张璟一样,都是皇亲国戚。 虽然说人家血缘有些远,但张应京这家伙,不仅是张璟的“长辈”,也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长辈”,想用权势让那小屁孩闭嘴,不再提这个梗,恐怕他自己首先就被反打脸了。 至于张应京是朱由校和张璟的长辈的原因,关键就在于那位死后被追封的“兴献帝”。 所谓兴献帝,乃是武宗毅皇帝朱厚照之叔,兴王朱祐杬,其薨后,被朱厚照追封为“兴献王”。 本来,若是如此,也就没什么了,关键就在于朱祐杬有个小儿子,名叫朱厚熜,他就是后来的世宗肃皇帝。 朱厚照年纪轻轻驾崩后,因其无子,大明朝廷只能以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将朱厚熜立为大明的皇帝,年号“嘉靖”。 而朱祐杬被追封为“兴献帝”,也是因为朱厚熜登基后,以尽孝为名,搞出的“大礼仪”之争。 当然,姑且不论那位年纪轻轻,政治手段就极其厉害的朱厚熜,搞大礼仪之争到底是为了尽孝,还是为了快速选择自己人,让原本朱厚照留下的老臣站队? 反正,“大礼仪”之争后,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就正式被朱厚熜追封为“兴献帝”了,并且给了谥号、庙号等许多哀荣,成为了大明少有的没有执政过一天,却能享受帝王死后应得的不少哀荣的皇帝。 而张应京辈分高,就在于朱祐杬的小女儿,朱厚熜的的妹妹永淳公主实在太小了,等嘉靖把朝堂整顿好了,才到了嫁人的年纪,许配给了著名的秃顶驸马谢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