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6节 (第2/2页)
有些道理的。 宣和帝气头一过,慢慢冷静下来,心里已有了隐隐的悔意。 可大皇子二皇子的反应,都很令人失望。 大皇子一味撇清,装模作样。二皇子自大肤浅,心胸狭窄。不对,还得加一个居心叵测才对。 因为,二皇子在怒骂完梁尚书之后,已言辞恳切地要为他这个父皇分忧。要领户部事务,和户部左侍郎一同负责后方辎重粮草军饷的筹备。 宣和帝心中冷笑连连,面上倒是半分不露:“朕要考虑斟酌,你先退下吧!” 宣和帝没有一口否决,已足够二皇子欣喜了。 二皇子隐去眼底的喜色,恭敬地退了出去。 …… 傍晚,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一同被宣召进保和殿。 四皇子五皇子的婚期都定在来年,今年还在上书房里读书。两人并肩进来,看来颇为和睦。倒是六皇子,稍稍落后两步。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总之,被四皇子五皇子孤立的情形,一眼便能看得出来。 宣和帝目光一掠,心里哼了一声。 这个小六,为了不碍兄长们的眼,不惜触怒他这个父皇,失去圣眷,主动后退。可换来的结果,还不是这样?人心里一旦有了嫉恨的种子,怎么可能轻易解除。 几位皇子自不知坐在龙椅上的父皇在想什么,恭敬地请安后,意料之外地被询问了一回:“……梁尚书一事,你们几个怎么看?” 宣和帝神色淡淡,看不出喜怒。 四皇子思虑片刻,谨慎地答道:“儿臣年少,对朝臣不熟悉,不敢断言。” 要打要杀都是父皇决断,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少表露意见为妙。 五皇子的回答和四皇子差不多:“父皇英明决断,儿臣今日受教了。” 说来说去,等于没说。 宣和帝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恼意,又看向六皇子:“小六,你有什么想法,说给朕听听。” 六皇子似有些犹豫,并未立刻张口。宣和帝皱了皱眉头,声音沉了几分:“但说无妨,朕不会怪你。” 六皇子抿紧嘴唇,俊秀的小脸上闪过一丝坚定:“父皇,儿臣以为,梁尚书所言,不无道理。” 四皇子五皇子齐刷刷地转头,看着六皇子。 这个小六,是昏了头吧!竟敢为梁尚书说情!他就不怕父皇动怒吗? 宣和帝目光沉了下来:“说下去!” 既然张了口,六皇子也没有退缩的打算:“眼下边关在打仗,不管如何,先打赢了这场仗再说。不过,战事平息后,确实应该多做一些抚民之事,令百姓休养生息。就是要征兵,也得有成年的男丁可征,要打仗,也得国库支应得起。” “梁尚书有错,错在不该在众臣面前进言,令父皇龙威受损。父皇赏他一顿廷杖,也是应该的。” “不过,梁尚书对大楚对父皇的忠心,毋庸置疑。” “社稷安稳,靠的悍不畏死的将士。朝堂政务琐事,终归要靠文臣。儿臣不愿见父皇失了文臣之心。儿臣恳请父皇,赏些药去梁府,宽慰梁尚书,也是抚慰文臣之心。” 第三百六十四章 臣心(一) 宣和帝面色早已沉了下来,龙目中闪着众皇子熟悉的幽暗火苗! 四皇子五皇子齐齐倒抽一口凉气。 这个小六,真是胆大包天!当着父皇的面,这等诛心之言也说得出口!说什么“儿臣不愿见父皇失了文臣之心”,这和指责天子独断专行性情暴虐有什么两样! 完了,父皇面色这般难看,一定要大发雷霆了! 他们两个做兄长的,是该为小六说情,还是退避三舍独善其身? 四皇子脑筋转得飞快,在宣和帝变脸动怒之前抢着说道:“六弟!你这番话实在是大大不妥!父皇英明神武,文臣武将皆对父皇忠心耿耿。什么失了文臣之心,这话何等荒谬!” 五皇子也皱着眉头附和:“四皇兄说得对。小六,你可别一味埋头读书,读成了书呆子。大楚立朝,靠的是骁勇的武将和万千悍不畏死的士兵。朝中这些文臣,助父皇打理政务朝事,是他们的职责本分。难道还要父皇费心拉拢他们不成!” 四皇子五皇子的态度都很明朗。 挨骂挨罚都是六皇子一个人的事,他们两人可不愿受牵连。 六皇子抿紧嘴角,在宣和帝深沉锐利的目光下,清晰又坚定地张口进言:“儿臣所说的都是肺腑之言,请父皇赏药去梁府!” 宣和帝冷冷道:“你既然如此坚持,这桩差事就交给你。你立刻出宫,去一趟梁府!要说什么,你自己斟酌!” 六皇子:“……” 六皇子有些懵了! 父皇这是什么意思?他一直在上书房里读书,和梁尚书一点都不熟。要赏药,也该派大皇子或二皇子前去才对…… 六皇子一时想不明白,索性也不想了,朗声应道:“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四皇子五皇子对视一眼,心里各自暗暗庆幸。 幸好刚才没替小六说话。父皇这是动了真怒,才给了小六这么一桩差事。 梁尚书倒霉挨了顿廷杖,心里不知如何怨怼羞怒。小六前去梁府“施恩”,梁尚书未必会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