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危险人格 第32节 (第1/2页)
“死者薛梅,经过法医鉴定,确认死亡时间早于杨珍珍,大约在一个月前被杀害。” 液晶屏上显示出一张现场冰柜照片,凶案现场触目惊心。 “虽然凶手最终处理尸体的方式不同,但我们对比过死者身上的几处致命伤,”幻灯片切换至下一页,“后脑勺、胸口、腰腹,这几处致命伤非常类似,并且薛梅死前也遭遇过性侵犯。” “根据房东回忆,她带着人用备用钥匙开门进去的时候,门窗没均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说明凶手不需要通过强行入室的手段进入死者的房间,这点也和杨珍珍一案一样。” 在汇报人进行总结汇报的时候,解临一直没发言。 解临坐的位置靠后,液晶屏的光照不到他,身侧的百叶窗又是拉上的状态,莫名让人感觉进入案件的解临一下子让人几乎联想不起跟刚才笑着接过水的那个解临。 他似乎很喜欢看凶案现场的图片,把最血腥的几张按案发时间排列组合在一起。 解临靠着椅背,用两根手指捏着另一只手指间那枚戒指转了几圈,直到汇报人停下来看他,才把目光从现场照片上移开,道:“我在听,你继续。” “我们排查了所有和薛梅关系亲近的人,薛梅平时生活很简单,两点一线,唯一的矛盾可能就是她和她男朋友一个月前在闹分手,但是她男朋友并没有作案嫌疑,因为他一整个月都不在市里,和朋友外出散心,说要冷静一下重新考虑彼此的关系,所以整整一个月都没再联系过她。我们确认过他的车票,酒店入住消费信息以及监控,一个月前他的确不在本市。” 这样就又将亲近的人排除了。 “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凶手到底是怎么做到不留下入室痕迹……” 解临将薛梅的案子了解差不多后问:“厦京市的案子是怎么回事?” 那名负责汇报的刑警说:“厦京市的疑案有两例,时间分别在去年八月和去年十二月份,由于缺少线索,加上受害人都是租客,且被发现的时间跟案发时间隔开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这案子就……” 汇报人说的这些信息,在座所有人已经听过。 解临却从中剥出被他们遗漏的线索:“所以说四名受害者都是和家庭联系并不紧密的人,杨珍珍遇害至今,如果不是警方联系她的家人,可能会像薛梅一样,消失一个月也不会被人发现。凶手不一定是她们身边亲近的人,但一定是了解她们境况的人,换句话说,他应该比较容易通过某种手段获得受害人的个人信息。” “……?!” 解临充分地向他们展示了什么叫案子的难点也正是它的突破点。 受害人被害后间隔一段时间才被找到,确实增加破案难度,但是换一个角度想,这同时也能够成为凶手留下来的线索。 解临一下圈定了凶手选择“猎物”时的条件:“他专挑独居在外的女性,且调查过这些女性的家庭背景,甚至很可能——他的工作性质让他很容易做到这件事,因为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通过正常社交,达到让一个陌生女性对你吐露家庭情况的目的。去年十二月份还在厦京市,他的工作很可能有较高的易变动性和流动性。”察觉到会议室气氛过于凝重,解临将摊在面前的档案翻过去一页,说,“……当然这个假设不一定绝对,如果是我的话,或许做得到。” “……” 这时候就不需要展示你的个人魅力了吧。 武志斌听完若有所思,在一堆资料里挑挑拣拣,最后拎出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男人头发剃得很短,寸头,单眼皮,面相有点凶:“他是薛梅的邻居,从事物流行业,那天我们找他走访的时候,他表现得很不自然。” 会议结束在袁局最终吐出的一个字上:“查。” 散会后,解临拧开矿泉水瓶盖,把之前调成静音模式的手机拿出来,翻开微聊列表,想看看某个人有没有给他发消息。 池青显然不是那种会经常给人发消息的人,除非实在是吵得过分,一般不会主动戳解临。 解临主动发过去一句问候。 -这位患者,今天需要治疗么。 对面半天没反应。 解临又动了动手指,打下两行字。 武志斌看见这一幕:“给谁发消息呢。” 解临笑了笑:“你见过的,整天戴手套不让人碰的那个。” 武志斌:“你还和他有联系?” 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其实不少,态度并不支持。 解临:“怎么?” 武志斌自知失言:“没什么……我就是觉得他这个人,看着挺奇怪的。” “我对门那套房子买回来也是空着,前段时间租给他了,”对“奇怪”这个评价,解临倒是认可:“他是挺奇怪的,一身毛病,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 解临这句话看似在吐槽,武志斌却从里头品出一些极不明显的亲昵来。 解临灌下去一口水,再度拧紧瓶盖,起身说:“走了,明天审那位邻居的时候我再来。” 武志斌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 来收拾东西的新人刑警看到他:“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