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3) (第2/3页)
期截然相反,成熟稳重了起来,坐在龙椅上俯视百官的样子也颇有龙威。如今龙袍加身的他能凭借一个眼神就让人不寒而栗,可偏偏,他的丞相却好像并不畏惧他。 这让他的声音里含着一些愠怒,道:怎么,丞相大人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然抗旨? 楚材觉背脊挺直,只是微微低头,语气毕恭毕敬拱手道:请陛下三思,臣配不上郡主。 晋丰帝没想到楚材觉会拒绝,本以为现在他没了妻室,能够跟皇家攀亲应该会乐的接受,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敢不给他面子,当众让一个皇帝下不来台! 不过其实他还没想好这么快就给楚材觉赐婚,但云竺郡主又几次表示心悦楚材觉,而昨夜连杨柏言都在书房进言要他早日实现当初的允诺,作为天子怎可失信?而且这本是一桩美事,尽早成了也好。 出于这样的想法,今日才有了这样的场景。 爱卿的意思是不愿?为何?晋丰帝眼中的愤怒越演越烈。如果没有合情合理的原因,那这桩婚事就别怪朕逼你了。 其实他也不想把身为两朝元老的楚材觉逼急了,今日只是想试探丞相的底线而已,他相信楚材觉是个聪明人不会硬抗到底,不明事理。 反正他这个妹妹是嫁定了,而且如果真的成婚了,相信以后对稳固他的帝位会有很大的帮助。 站在武官列首的杨柏言看着楚材觉的背影,脑中闪过那提着灯笼的人,被灯光映照的笑容大概是认识楚材觉以后笑的最纯粹的一次了。他当时并没有立刻给出回答,脑中很乱。 一团乱麻之中最清晰的内核却是,如果楚材觉喜欢不了郡主,喜欢上了他,那是不是代表他能够自己做到让楚材觉为他忏悔流泪了? 有时候杨柏言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冷血,别人真情实意的时候,他考虑的却是自己的利益,比如任务,比如什么时候离开。这或许是杀人杀多了的后遗症吧。 如今楚材觉对这桩婚事的态度如此抗拒,不太好办。 紧接着他就看见那如竹般的人突然跪下了,伏在地上姿态诚恳开口道:臣绝无看低郡主之意,只不过臣已心有所属,恐并不能娶郡主为妻。 坐在高位上的皇帝眼中划过一丝讶异,没想到楚材觉会说出这样的话,丞相莫不是在找推辞,之前可没听说过此事,你说的那人是谁?朕倒是想看看是何等绝色竟勾住了丞相的心,连朕安排的婚事都不愿意。 殿内的一干人等都屏住了呼吸,装了这么久的鹌鹑围观晋丰帝跟丞相的精彩交锋,如今好像又有了更大的八卦,在这种好奇之下纷纷揣测了起来。 而杨柏言就不一样了,他有种不妙的预感,总觉得下一秒祸水就会殃及到他身上,因此他手心都有些微微出汗,开始紧张起来。 而他的直觉还真的变成现实了,楚材觉竟抬起头,表情镇定自若,说出了让晋丰帝差点坐不稳龙椅,要被惊得站起身的话。 臣着迷之人并非女子。他说到这里看向一旁身子有些僵硬的杨柏言,正是大将军,杨柏言。为了他,臣愿做断袖分桃之举,但与女子成亲却万万不可。 楚材觉的话掷地有声,字句清晰,在场每个人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晋丰帝倒吸一口凉气,伸手指楚材觉,又指了指有些身形不稳的杨柏言,手指在他们之间来回打转,你,你们竟然是断袖?! 文官大多数低下了头,嘴里极为小声念着,真是伤风败俗啊。 原来丞相和将军表面不和,私下却夜夜共枕,丞相还为杨将军断袖过,啧啧,说来也是一桩风流雅事。 丞相看着文弱,也不知道在杨将军哪里吃过亏没有。 文官们纷纷开始自言自语嚼舌根,同样是文官,杨柏言的兄长杨故却面如黑炭,眼神像是带了刀子看着跪伏在地的楚材觉,他低喃道:果真如此。楚材觉他,想找死吗 而杨柏言身后的武官则更大胆了些,伸长了脖子要看最前方大将军的表情,看不见还要踮起脚看,这样下来队伍就乱了。 杨柏言现在觉得自己不是个将军,而是被一颗炸弹轰的焦黑的黑猴子,正被人观赏。 他当即往前一步,高举朝板朗声道:陛下,不是这样的,你听臣解释! 哪知晋丰帝捏了捏眉心,一摆手,不必多言,朕明白了,不会再跟丞相提婚事了。就退朝吧,朕乏了,有事以后再说。 随后晋丰帝就被太监搀扶着离开了大殿。 这根本不给杨柏言洗白自己的机会,杨柏言气的咬了咬牙,手上一用力,朝板都要被他给捏碎了。而他却注意到了楚材觉从地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