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5章 094【秦楼楚馆】 (第1/2页)
王渊不知道王阳明是同考官,而且还恰好是《礼记》房的考官。 三场考完已经二月十五,接下来便是耐心等待,要等到二月二十八日才能放榜。 各种文人聚会已经开始,甭管有没有把握考中进士,反正参加文会是肯定不会错的。即便是落榜士子,那也有举人功名,多结交几个有益无害。 万一跟未来的会元、状元交上朋友,那就属于中大奖了,今后官场也有人照应扶持。 十七日傍晚,邹木回到客店,神秘兮兮的说道:“若虚,伯器,明日去聚贤楼!” 金罍疑惑道:“聚贤楼是何所在?” “秦楼楚馆。”邹木低声说。 王渊揶揄道:“邹朋友,你学坏了啊,在贵州可不见你逛青楼。” 邹木嘿嘿直笑:“在贵州我哪敢啊,怕是要被父亲打断腿。长这么大,我还没进过青楼呢,正好去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 “青楼妓馆,非君子之所,我是肯定不会去的。”金罍不给面子,直接拒绝。 邹木解释说:“伯器想歪了,聚贤楼多艺伎,我等不过是去宴饮而已。这次是常伦常明卿请客,邀我等在聚贤楼文会,所去皆为今科应考举子,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 “藏污纳垢之地,万万去不得!”金罍还是摇头。 邹木瞬间无语,心想:你不去就不去嘛,何必言语糟践我等,还什么藏污纳垢之地。 王渊问道:“这次请客的常伦是谁?” 邹木详细说道:“常伦是山西人,家里世代经商,因此特别有钱。而且,他的曾祖、祖父、父亲皆为进士,诗礼传家,为山西望族。我听人说啊,常伦也是一个神童,今年还不满二十岁,自幼受李献吉(李梦阳)、何仲默(何景明)教导,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李献吉与何仲默的弟子?”金罍突然来了兴趣,这两位都是弘治年间的文坛大家。 邹木笑着对王渊说:“若虚,你肯定跟这个常伦谈得来。他出身边地,好游侠、谈兵剑,有豪士之风,且箭术超群!” “那我定要去结交一二。”王渊笑道。 金罍一直保持沉默,等到把晚餐用尽,突然开口道:“真的只是招艺伎歌舞宴饮?” 邹木懒得解释:“我不太清楚,你去了就知道。” …… 明代北京城,有“南官北市、东富西贵”的说法。 南城是六部衙门所在,北城的街市比较繁荣,西城多为公侯重臣居所,东城则有无数富商定居。 北城的街市相对平民化,而东城同样有街市,都是些大型钱庄、当铺、药店、酒楼、青楼、绸缎庄等等。 聚贤楼的地址,便在东城之东四牌楼附近,乍听还以为是个酒楼。 王渊把张赟也叫上,与金罍、邹木共同前往。四人都是第一次逛青楼,有点像土包子进城,期待当中又带着一丝腼腆。 甚至,除了考试需要进城之外,王渊还没在城内认真游览过。 一路从崇文门逛到东四牌楼,带给王渊一种奇妙的感觉,终于领略到古代超大城市的气息。 不算城外居民,弘治初年的北京常住人口统计,就已经超过六十万人。这又发展了二十年,加上来往客商和无籍游民,正德年间的北京肯定达到百万人口规模。 反观贵州城,还不足十万。 金罍也被震惊了,但受惊原因不同,他感慨道:“想不到天子脚下,也有如此多的违制民居。” 王渊笑道:“南京难道就没有违制建筑?” 金罍在南京求学多年,说道:“南京当然也有许多,但北京可是天子所在,御史们都对此视而不见吗?” 大明开国之时,对礼制要求非常严格,民居的颜色、装饰、用料都做了详细规定。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风气都变得更加开放和宽松。而北京东城又富商无数,这里的建筑各种违制,其规格已经堪比公卿府邸。 特别是山西、江淮商帮的会馆,修得那叫一个豪华气派,放在洪武、永乐两朝可以直接杀头。 这种社会风气改变是全方位的,正德年间的会试文章,也开始变得更加华丽和追求新意。此时还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