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122【御赐武器】 (第1/2页)
王阳明已经搬家了,自己租了一个院子,从李东阳家里搬出来住。 跟王渊差不多大的王祥,成为王阳明的管家,另买了一个婆子烧火煮饭,买了一个侍女端茶倒水。 至于宋灵儿,名义上是王阳明的学生,其实差不多当女儿来养。 王阳明自小体弱多病,年轻时还服汞治疗肺疾,膝下一直无子无女。前几年,妻子好不容易怀上,却因为王阳明下狱,忧虑过度而难产,大夫说今后怕是再难怀孕。 若非宋灵儿是土司之女,估计王阳明直接收她做养女了。 “王渊,这个好吃,你快尝尝。”宋灵儿端来一盘蜜饯。 王渊笑问:“你自己腌的?” 宋灵儿说:“我哪有那本事,在店里买的。” 王渊就着茶水吃着蜜饯,问道:“那你都学了什么本事?” 宋灵儿说:“之前在学《孙子兵法》和《将苑》,还有一些宋代的阵图。现在可头疼了,先生每天教我《九章算术》,说什么为将为帅必须懂计算之法。” “《九章算术》也不难嘛。”王渊笑道。 “还不难?学得我脑壳疼,”宋灵儿捂着额头说,“先生说算经十书,我必须学会五本,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将领。” “等我这次打仗回来,教你一种更简单的算法。”王渊又吃了颗蜜饯。 王阳明突然走进来,王渊和宋灵儿立即起身问候。 “坐吧,”王阳明笑道,“今天御史们的奏章,听说十本里面,至少有八本反对你当巡按御史。” 王渊无奈道:“我又成靶子了呗。” 王阳明说道:“确实违制。” 主要是巡按御史官儿不大,跟县令一个品级,但权力却大到没边。因此,历代都逐渐加大对巡按御史的限制,比如规定年龄、规定新科进士不得充任等等。 但这都是扯淡,文官们带头违反。 比如贵州苗部叛乱,历史上的平叛主导者是谁? 一个是总督魏英,一个是巡按御史徐文华。 徐文华是四川人,正德三年进士,杨慎也是那年参加第一次会试。两人关系好得穿同一条裤子,后来的嘉靖朝大礼议,徐文华甚至协助杨慎带领百官哭门。 再过一个月,不满三十岁的徐文华,就将被任命为巡按御史前往贵州。 而且这个任命,此时已经确定下来,只不过还没正式发文件而已。杨廷和为啥不敢当面阻止王渊担任巡按御史?因为他已经带头破坏了规则。 言官们现在上疏反对,许多也不敢拿年龄说事儿,只逮着王渊今科进士的身份不放。 王渊对此颇为不屑:“又不是我主动请官的,随他们怎么说,反正陛下是铁了心的。” “陛下对你期望颇高啊,否则没必要让你做巡按。”王阳明感慨道。 朱厚照应该是对前线官兵太过失望,包括太监谷大用在内。谷公公此次总督军务,所有京营都归他指挥,结果打了好几个月,反贼居然跑来京畿会师。 王渊临时获得的七品职务,相当于给谷大用做副手,拥有插手两府两州军政的权利。除了谷大用之外,其他平叛军官和当地文官,都必须认真听取王渊的建议。 七品以下文武官职,若被王渊发现作奸犯科,耽误了平叛事宜,王渊可以直接先砍了再说。 当然,朱厚照也可以安排王渊做兵宪官,整饬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