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节 (第3/3页)
写,也会一边写一边谱曲一边自己唱,因此戏本子出来,第一个会唱的便是老爷,几位大家都是由老爷指点,这《还魂记》是专门为柳慧娘所作,哎,本以为班子要靠着这一出戏大火一把呢。” 钱管家一脸的遗憾,“老爷的《还魂记》还未写完呢,如今人却没了。” 说着说着,钱管家也红了眼睛,看起来悲痛倒是为真。 霍危楼点了点头不再多问,转身往楼上去,待上了三楼才道:“柳慧娘说昨夜大戏之后,曾与李玉昶在房中吃酒说戏,说的便是这一出《还魂记》,后来她送了李玉昶回房,自己还一个人练唱过,而李玉昶死了,折扇也不见了,只怕当时李玉昶也是醉着酒而后去露台唱演,还拿着折扇在手。” 薄若幽恍然,“原来如此,这般便也可解释他为何大半夜去露台了,他坠江之后,早间被发现之时鞋履都不在了,折扇自然也遗失了。” 澜沧江江平水阔,莫说折扇,便是人落入江中,也极有可能被冲的不知去向,只不过李玉昶落下之地靠近下船锚的绳索,这才被勾了住,否则只怕人消失了众人也不知他去向。 春琴偷东西多半不可能,可这玉春班却还有别的古怪之处,霍危楼想到那夜在屋门外听见的声响,到底觉得心底有些疑窦未消,可玉春班乃是家班,这些年轻戏伶常在一处,有些私情也并非不可能,而若和李玉昶的死无关,他便不必将这些一一揭破。 他摇了摇头,到底没将此事提起。 这时一直跟着的吴瑜叹道:“都说戏子无情,可他们连京城堂会都不去了,倒也并非真的无情,只是没了班主,这玉春班以后不知是何运程。” 吴瑜本想等着到了京城去听堂会,此番玉春班竟全部折返,倒也令他意外。 福公公道:“听那管家之言,李家似乎是有别的家主在的,戏伶们各个都有身契在他们手里,若还有人担得起班主之任,这戏班想必不会散了。” 玉春班在江南颇有名望,这等摇钱树,但凡有些头脑,便不会轻易散了。 变故生的突然,虽然和李玉昶并不熟识,可一个大活人忽然死了,还是令人心头蒙上阴影,便是霍轻泓都霜打了一般蔫了下来,而玉春班所有人都要在后日下船,这之后几日行船之路,必定也平淡无趣了。 早间动静不小,程蕴之自然也听见了,只是他并未下楼,此时才听薄若幽说起,听完验尸结果,程蕴之便道:“也不足为奇,青天白日还有人失足跌死,更何况是醉了酒又在夜里,只不过那二楼露台上得整饬整饬,大人便算了,若有孩童去攀爬,便十分危险。” 薄若幽听到此处,也不知二楼露台可曾收拾过,便心思一起往二楼露台来,到了露台,却听沈涯在斥责船工。 “此处虽少人来,却也得勤来打扫,若有贵客来岂非令人扫兴?” 船工们应了声,沈涯没好气的走了出来,一出小门,便见薄若幽在外面,他面上生出笑意来,“姑娘怎在此——” 薄若幽道:“我听侯爷说此地有一处可不费力气便能攀越围栏,便想来看看。” 沈涯叹了口气道:“都怪在下疏忽了,不过马上就要收整了。” 薄若幽放下心来,听见露台上有船工收拾的动静,便又转身折返。 这一整日船上都忙不个不停,虽无丧葬之物,可到底死了人,沈涯也怕不吉利,便寻了香和照明用的烛台来点上,又布置了临时的灵堂,柳慧娘带着几人在灵堂守着,倒是对这位班主十分敬重,到了晚间,又换了人来守灵。 沈涯一边忌惮死者,一边又觉得在船上设灵堂颇不好看,因自从灵堂设下,一整日船客们都在房中未曾下楼走动,酒肆茶肆也空置下来,他令船工升起船帆来,只恨不得一日千里赶快到长风渡口,好令玉老板早日下船。 然而船行了一天一夜,还是未到长风渡口,按照行程,最早也是第三日天明时分才能到,因快要下船,第二日玉春班便开始拆戏台装箱笼,而这两日间,霍危楼一行也极少下船来。第二日晚间,薄若幽听楼下动静停了,这才下楼来为程蕴之取开水。 夜幕降临,船行的速度慢了不少,薄若幽顺着楼梯而下,到了二楼廊道,只见其中空无一人,颇有些诡寂之感,死了人,如今无论白日晚上,都无人出来走动了。 她不以为意,转身往一楼去,可就在她要下楼梯之时,却忽而听到二楼尽头的露台之上传来了一阵响动,她眉心一跳,下意识的转了方向。 露台是李玉昶坠亡之地,谁会在此? 廊道通往露台的小门半掩着,随着江风传来“吱呀”的轻响,薄若幽放慢了脚步靠近,还未走到门前,她身形忽然顿了住。 她看见,在那半掩的门缝里,空无一人的露台上竟无端有一抹蓝盈盈的鬼火在跳动。 第52章 三株媚07 薄若幽几乎瞬间背脊一凉。 她忍不住出声, “谁在外面?” 话音在狭窄的廊道内回响,可回应她的却只有小门“吱呀吱呀”的轻响,薄若幽眉头一皱, 抓紧了手上茶壶,抬步往露台上走去。 将门推开, 露台上刺人的冷风顿时迎面而来, 薄若幽呼吸窒了窒, 却见露台上的确一个人也无,而那团晃动的火苗在墙角,是有人来此烧过什么东西。 此处为李玉昶坠亡之地, 难道有人来此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