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第9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0节 (第2/2页)

力都会大幅度增强。
  那么嘉靖十年,到底是挥军西北,还是继续养军蓄锐?
  虞璁想了许久,索性把陆炳给叫了过来。
  两个人如今说开了心里的顾虑,也更亲近了一些。
  君臣之别是要顾及的,但并不影响他们确认彼此的爱和承诺。
  昨天晚上,许多深埋自己内心的想法被他毫不犹豫的拆穿,陆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能被他看透到这种地步。
  可是能够看到他的如此在乎和认真,内心又何尝不会温暖而安然呢。
  虞璁要了一份河套一带的大地图,示意陆炳坐过来帮忙看看,开口问道:“这河套一带,到底是什么时候丢的?”
  中国古代的历史给后人看的时候,需要被重新编排和调整次序。
  虞璁把明史和各种杂书看了许多,但在细节方面仍然不能说掌握的很熟。
  陆炳想了一会,不确定的伸出两指,让他看向一处:“洪武四年,于此设立东胜卫,但没过多久就放弃了。”
  这里水草肥美,游牧民族不可能任由汉人占领,自然要想了法子讨回来。
  虞璁点了点头,又指向另一处问道:“那这里呢?”
  陆炳看了一会,琢磨道:“大宁卫……是送出去的。”
  当年朱棣造反的时候,借用了原属宁王的蒙古护卫。
  等王爷摇身一变当皇帝了,这王爷们的军队跟着改制迁移,大宁卫就迁去了河北保定一带。
  这原来的地盘,竟然作为酬谢,就这么送给了朵颜三卫的蒙古人。
  皇上沉默了一会儿,看着这完全没有任何参考信息,只有地名和河流标注的地图道:“你知道河套一带的大致情况么?”
  “因为有大河三面环之,才谓之为河套。”陆炳解释道:“三面阻黄河,但土地肥沃,可以农耕渔桑,东至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镇,南至边墙,北至黄河。”
  也就是说,这么一大块地方,现在都给蒙古人占了。
  而且,这里算是上游,如果想靠船从北京这边运兵过去,未必是个划算的主意。
  虞璁从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想了一会只能作罢,又开口道:“我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个唐顺之,人怎么样?”
  陆炳想了想,开口道:“不输高誉。”
  “好,那就唤他过来。”
  搞不好,这是个隐藏版的ssr。
  第49章
  关于唐顺之, 前些日子他找了杨慎喝茶,假装不经意的提了一嘴, 结果杨慎还颇为激赏的跟他一通夸, 把那人说的天上有地下无, 不知道有多大能耐。
  虞璁心里清楚,像唐顺之俞大猷这样的人, 在历史上之所以不出名,要么是因为战功被更厉害的人给盖了过去, 要么就是不会做官仕途失意,所以才没法绽放这样大的光彩。
  他此刻听见陆炳都对这人有所赞誉,索性唤鹤奴把他给叫过来,自己亲眼看看是个什么神仙人物。
  王守仁, 杨慎, 再来个唐顺之。
  刚好是文武全才的老中青三代,这三个人混熟了,恐怕也会惺惺相惜吧。
  又过了一会儿, 唐顺之穿着七品官袍从容进殿,行云流水的行了套礼,被吩咐赐座时也举止从容。
  虞璁打量了他一会儿, 琢磨着这货是不是个书生。
  至少从清秀又俊朗的外表看,还真不像武将。
  殊不知陆炳回京之后就找了个时间跟他打了一架, 从赤手空拳到长刀利剑,各方面都占不了上风,也分不出胜负来。
  “朕今天叫你来, 也懒得客套什么。”虞璁直接示意他看看这地图,不紧不慢道:“朕有意讨伐河套,把这一块地给夺回来,但是如今虽然军力集结于京,几万人中真正打过仗的,显然没有多少。”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唐顺之对皇上这样的开门见山有些诧异,他毕竟只是一介小吏,论资历排辈,这些事还没他开口说话的份儿。
  但这个事,还真就问对人了。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急或不急,应当不看自己,而看他们。”
  如果正是用兵的好时机,哪怕说准备不充分,也要尽量把握机会。
  就如同用小力气打蛇七寸,也比竭力砍断蛇尾来的强。
  这个回答完全出乎他们二人的意料,虞璁愣了下,心想是这么回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唐顺之试探道:“陛下可知道,如今蒙古,是个什么情况么?”
  还真不知道。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吩咐黄公公给这位端茶倒水递点心,虞秘书拿文献典籍去。
  河套虽然应该是中国的,但目前还被蒙古人占着。
  可是蒙古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还真拿捏不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