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6章| 求自保商君结楚 为新法嬴驷探监 (第7/12页)
肯定?” 公子华语气坚决:“只要君上在,就没有人敢杀商君!” 商鞅顺水推舟:“同一个理呀,如果君上能够确保鞅身,自也可以确保新法了!” “这??”公子华眼珠子连转几转,“不仅仅是这事儿,还有魏国!” “魏国怎么了?” “魏王得知先君薨天,蠢蠢欲动,在阴晋、临晋关集结大军,欲收复河西!” “公子可奏报君上,三年之内,魏国不会打来!” “为什么?” “因为魏王打不起了!” “这??”公子华语塞。 “还请公子奏报君上,未来三年,秦国的最大敌人在商於这边,不是河西!不瞒公子,楚王已部署大军一十六万集结于宛、襄、邓、丹阳一线,随时准备入侵商於!公子若是不信,”商鞅指向司马错,“公子可问司马将军!” 司马错点头。 “是吗?”公子华假作惊愕,“嬴华这就回去禀明君上,发大军前来商於,助商君一臂之力!” “谢公子美意!”商鞅拱手道,“先君既已将商於封赏给鞅,保家卫国就是鞅的义务。楚人胆敢侵我,鞅必誓死捍卫。若是需要援手,鞅定向君上乞请。至于眼下,楚人尚未打来,鞅尚可应付。正因如此,也请公子回奏君上,非鞅不听君命,乃大敌当前,商於离不开鞅!” “既是此说,嬴华这就赶回咸阳,奏明君上!” “多谢公子!” 公子华走后的次日,商鞅将一封密函交给冷向,叮嘱他道:“你立即赶赴宛城,将此函呈送景大人!” 冷向收好信,拱手道:“臣受命!” 冷向直入宛城,见过景监,呈上商鞅的书信。 景监安置他歇下,寻到景翠,道:“商君的冷向来了!” 景翠一怔:“他想干什么?” 景监拿出密函,递过去。 景翠读毕,看景监道:“叔父意下如何?” “果真如此,这仗就不用打了!” 景翠担心道:“魏国的河西让我看明白了,商鞅这人靠不住。” 景监反问:“你且说说,这世上有谁能靠住?” 景翠不吱声了。 “大国博弈,只有利害,没有靠得住靠不住。商地是先王送给秦国的,至于於地十邑,百多年来一直是楚、秦相争之地,那时这十个邑叫鄀国,家家户户备着秦、楚两国的国旗,秦人来了挂秦旗,楚人来了挂楚旗,是谓朝秦暮楚。后来魏人夺占河西,秦人无暇顾及这里,鄀国才为我王所灭,真正成为楚地。” 景翠指信函道:“商鞅要求我王将此谷地永远封他!” “世上最了解商鞅的,莫过于为叔了。商鞅在秦得势,靠的是先秦公。今立新君,商鞅在秦已是过街之鼠,但求活命而已。他求下商地,袭占於城,不为别的,只为博个活命的价码。再说,商鞅既没有成家,也没有子嗣,他谋求这块地皮,只是为了保身!” “既为大国必争之地,若为保身,他就不该来这儿!” “你是不知商鞅呀。商鞅谋事,不求安逸,只谋闻达。正因为这儿是块险地,商鞅才会起劲儿。再说,大国博弈,最险处反而最安全。你且看看,多少大国断了社稷,泗上小国的宗庙却大多续着。为什么会这样,贤侄可曾想过?” “这倒也是。”景翠略顿,“以叔父之计,我当如何应对?” “你将商鞅的诉求急奏大王,让大王也封他个商君。商鞅得到此封,秦必伐之,鞅也必求救于楚。楚人入商洛,合鞅之力抗秦,秦人必退。那时,商鞅想赶贤侄,怕也没有那么容易,楚或可不战而得商於!” 景翠大喜,拱手道:“叔父妙策,小侄这就陈奏!” 当冷向马不停蹄地赶回於城时,府门两侧赫然站着八名秦卒,气氛森然。冷向欲入,这些秦卒认不出冷向,持戟拦住。冷向正自疑惑,朱佗从府中走出。 “冷兄!”朱佗迎上,冲兵卒扬下手,带他进府。 “怎么回事儿?”冷向悄问。 “君上将人全换了,这在殿上议事呢!”朱佗应道。 冷向走上台阶,见殿里坐着四个将军及六个长老,正与商鞅议事,便悄声退出。 许是议得差不多了,商鞅瞄到冷向,朝众人拱手道:“诸位将军,诸位长老,我们今天就议到这儿。总体一句话,楚人磨刀霍霍,鞅求诸位各司其职,全力以赴,严阵以待!若是发现有谁懈怠,当以秦法论处,绝不姑息!” 待众人散去,冷向疾步走进,喜形于色:“主公,大事成矣!” 商鞅急道:“快说,怎么个成法?” 府宰从袖袋里摸出密函:“主公请看!” 商鞅拆开,是景监的字迹:“闻知商君安全抵达商洛,监心安矣。商君所求,监已尽知,监已恳请世侄景翠具表陈奏楚王,封商於一十五邑予商君,入楚国封君之列。如果事成,此为殊荣,因楚地封君多为王室宗亲,外姓人少有列封!见字如面,别不多议,景监!” 商鞅合上信函,闭目有顷,睁眼,见朱佗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吃一惊道:“朱佗?” “依主公吩咐,”朱佗小声应道,“新的匾额已经做好,要不要验看?” 商鞅摆手:“不必验看,挂上吧。” 朱佗转身走开。 商鞅叫住他:“朱佗!” 朱佗顿步,转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