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古今小说(全6册)_凤还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凤还巢 (第4/12页)

条斯理地说,“这是首屈一指的大喜事,非比寻常。新郎官对泰山、泰水总得要有孝敬。两位舅兄,亦须点缀点缀。”
  “是的,是的。原有这个规矩。”徐太太沉吟了好一会儿说,“好在家藏还有些不入眼的东西。”
  “客气了!”沈老太太说,“我做媒喜欢说老实话。徐太太,你今天就开个单子出来,我拿了去,就有面子了。”
  “是!请坐一坐。”
  徐太太将儿子唤到一边,商量了好半天,开出一张礼单,交到沈瑀手里。他一看便有难色。
  “恕我直言,”他说,“府上的珍藏,只有‘双狮衔环’,可以讨郑皇亲的欢心。这样宝贝不在里面,只怕郑皇亲会多心,以为不孝顺他。这一来,事情就难了。”
  “‘双狮衔环’是舍间的传家之宝,除了老兄以外,外人不曾见过,也不知道舍间有此一宝。”徐仲奇拱拱手说,“真正抱歉。家母的意思,别样都可以割爱,只有‘双狮衔环’想留下来。”
  “嗐——”沈老太太立刻接口,大不以为然地说,“徐太太完全想错了。谈不到什么割爱,是摆一摆样子。郑皇亲看过了,也就丢开了。郑府上的内库,由赛姑掌管,我只要跟她说一说,岂止‘双狮衔环’,别样宝物,都可以放在嫁妆里面。‘女心向外’,赛姑岂有不向着夫家的道理?”
  徐家母子竟驳不倒她的话,在场面上拘束着,不能不点头应承。
  行聘那天,轰动京城。聘礼经过细心安排,两千两银子,尽是耀眼生花:五十两一个刚出炉的“官宝”,每盘一个,红绸扎裹,总计四十盘。
  彩帛每盘四端,两头缀上簪环小件,玲珑有趣,总计一百盘。
  古玩一共十六盘,每盘两件,都配上蜀锦盒子红木架。抬礼物的力夫,都是簇新的红烛褂子,加上鼓乐随从,一共三百多人,浩浩荡荡延伸了两条街,一直抬到东门郑皇亲的别墅——事先由沈老太太转告,最近因为有御史找郑皇亲的麻烦,为了避免招摇,决定在东门别墅受礼。
  郑皇亲的别墅好气派,大门开得笔直,一望不见底,只见两行苍头垂手肃立,礼物到门,自有司事迎接,指点停放——放在东面。西面陈列着女家回送的礼物,百物皆备,虽不如男家那几样古玩贵重,但看起来,却比男家的聘物更炫目。
  发了赏,交出一张谢帖,款称“忝眷姻愚弟”,不用姓名,用郑氏的郡名“荥阳”代替,帖长一尺,字大如拳,那派头真是惊人。
  送回礼越发使得京城里倾巷来观。执事的五百多人,个个簪花披红,抬着五光十色的礼物,在细吹细打的鼓乐导引之下招摇过市,比迎神赛会还好看。
  事情完了,沈老太太来讨媒礼。徐太太送她二百两银子,嫌少;又送她四匹上好贡缎,还是嫌少;最后加送一对宝石簪子,才博得她破颜一笑。
  过了几天,沈老太太又来了,说郑皇亲拨出五万两银子替赛姑办嫁妆,特意交代:“什么都是要最好的。”所以到陕甘采办皮货,广东采办翡翠,辽东采办珍珠,绸缎自然是要杭州的。她的儿子已领了四千两银子,动身到浙江去采办了。
  徐太太当然深信不疑,而沈老太太却就此绝迹了。
  “怎么回事?”徐太太跟她儿子说,“一个多月,人面不见!”
  “是啊!”徐仲奇也奇怪,“有时候我从凉台上望下去,沈家一个人都没有。”
  “那不好!你怎不早说?”徐太太大惊,亲自赶到沈家去敲门。
  敲了半天敲不开,知道坏了大事,徐太太急得要哭。
  “娘,娘,你不要急。”徐仲奇少不更事,更不识人情险巇,所以还不大在意,“等我托人到郑皇亲家去打听一下看。”
  托人去打听,哪里有什么“沈监生”其人!赛姑倒是有的,最近正在跟武定侯郭家议亲。
  听得这番回报,徐家母子恍如当头一个霹雳,震得半天说不出话。
  “我就不懂了!”徐仲奇取出那张字大如拳的回帖来看,“这难道是假的?东门别墅,仆从如云,声势烜赫,难道也是假的?”
  可不是假的?到东门一看,那所“别墅”倒在那里,却是双扇紧闭,阶前石缝里长出青草来了。
  “这,这不是郑皇亲家的别墅吗?”徐仲奇结结巴巴地问那里的邻人。
  “什么郑皇亲的别墅?从来没有听说过。”
  “那么,”徐仲奇又问,“这家人家姓啥?”
  “这是王阁老的宅子。”那人答道,“王阁老家败落了,就剩下一个寡媳,现在也六十多岁了,就靠这所房子过日子。哪家要办喜事,或者请客,可以租它,论日计算,五两银子一天。”
  徐仲奇到这时候才算一场春梦醒了过来。母子俩相对而泣,骂声不绝,思量报官,却又因为事无佐证,反倒落个话柄,只好忍了又忍,自认倒霉。
  又过了个把月,徐仲奇接到他的长兄从扬州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
  沈君自京师南来,知弟因补官之需,欲移兄五百金,恐我见却,特将先人所遗“双狮衔环”作为信物。同胞弟兄,乃作如是计较耶?
  扬郡连年歉收,兄手头亦甚拮据,推吾弟补官大事,兄亦何敢推辞。因留沈君三日,鬻负郭田勉集五百金,并双玉狮交与沈君,回北想已检收。但此物为镇家之宝,先人数世珍藏,不轻与人。望弟珍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