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侠义_第123章 刎颈之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刎颈之交 (第1/2页)

门客们再也不能忍受了,包衣物、捆行李准备离开,蔺相如闻讯赶来劝阻:
  “诸位,受辱的是我,你们何必急不可耐?”
  一个青年愤怒地把衣包一摔:
  “吾辈之所以抛父母、离家乡来投奔,只因您是个智勇之名扬于天下的男子汉。
  我们追随左右不图沾光也愿跟着露脸,怎想您是个懦夫!
  廉颇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辱,您不但不敢回报,反而像老鼠一样吓得东藏西躲,未免太胆小了。
  您不害臊,我们可嫌丢人!
  守着您有什么意思?”
  蔺相如依然微笑:
  “诸位误会了,我怕的不是他,请容我把话说完再走好吗?
  你们想想,廉颇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可怕?”
  “当然是秦王!廉颇算个啥?”
  “并非蔺某自夸,面对秦王,生死只在呼吸之间,尚且不乱分寸、毫无畏惧之心。
  廉将军不过羞辱而已,我何必如鼠畏猫?”
  说着蔺相如叹口气:
  “渑池会后,秦对赵已恨之入髓,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因我们一文一武能够挡得住他!
  如果为了个人意气之争,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无论谁胜谁负,赵国都将蒙受巨大损失,从而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
  我怕的是赵国发生危机啊!
  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个情报,秦又在策划对韩的军事行动。
  三晋唇齿相依,战事发展下去,势必牵涉到赵。
  逢此多事之秋,全身心地投入尚且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方保国泰民安。
  我们又怎能因私忿而害公事呢?
  诸位若因此而笑蔺某为懦夫,就请自便吧!”
  河东虞卿,也是游侠中人物。
  从两家门客在酒馆的争辩里听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去拜见廉颇。
  闲谈中,廉颇绘声绘色地向虞卿大讲自己怎样把蔺相如逼得慌不择路,哈哈大笑,洋洋自得。
  虞卿故作惊讶:
  “他竟这么怕您?”
  廉颇掀髯:
  “以口舌取功名的鼠辈,怎敢跟我较量?”
  虞卿点点头:
  “是啊,以您的贡献,确是赵国数一数二的栋梁重臣,真没几个人能同您比。”
  廉颇听了,更加得意。
  不料,虞卿话锋忽转:
  “可蔺相如并非您想象中的懦夫。
  您也清楚,深入虎穴,两折秦王,凭良心说,不需要有冲天的勇气吗?”
  廉颇人虽粗鲁,性却耿直,嘿了一声,嘴中不说,心里称是。
  虞卿见他豪气顿减,继续开导:
  “相如出身低微,才能确高。
  赵王以他代平原君为相,是个很正确的措施。
  所以平原君很愉快地交出相印。
  其实这对您也没什么影响,无非是他位居您上让人有点儿不舒服而已。
  您并没有当相国的欲望吧?”
  廉颇哼了一声:
  “那是个累死人的活计,我才不去管那摊呢!
  只是他不该瞧不起我们武人大老粗,说什么治理国家得听他的,我不服!”
  虞卿一笑:
  “他是否这么说我不敢肯定,但从道理上讲,还真是如此:
  您管军事,他管政治,制订政策,协调百官,统治民众,当然是相国的职责范围;
  一旦出兵作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何用兵,或进或退,就只能听您的了。
  文武将相,各司其职,争什么短长?
  虽是这个道理,我估计蔺相如不会自己在外边宣扬,至多也只是门客们的议论。
  您肯定是听门客说的。”
  廉颇又嘿了一声,心里奇怪:
  “这些文人!咋啥都能算出来?”
  却没说出口。
  虞卿见火候已到,这才转入正题:
  “我听说古代的大臣都是以对方为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崇荣协泰以治其国,所以国家昌盛。
  现在赵王倚重的是你们文武二位。
  蔺相如位重人轻经验少,您应该全力支持、帮助他才尽了国家重臣的本分,有利于国家;
  如果因为一两句话就水火不容,在朝则有事不能共议,出征则有急不能相恤,恐非社稷之福也!
  将军不欲托身于赵则已,若欲托身于赵,而两大臣一让一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